建言献策

多项并举,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跨越发展

时间:2011-9-5 21:29:21  作者:社办  来源:社办  查看:2709  评论:0
内容摘要:.
多项并举,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跨越发展
 

三明市中华职业教育社  
    
 
 
 
作为全省十大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已上升为全省战略。因此加快推进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已是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实现三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沿海许多经济发达地区,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我市在经济发展方面虽然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距离三明地区经济跨越发展、成为全省的新增长区域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我们只有充分依托生态优势与产业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跨越式发展。
一、 政策扶持是基础
这里讲的政策扶持有二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三明市、所属县区一级政府向省级、中央政府及所属政府部门所争取到的政策扶持。另一则是三明市对辖区内企业、到明投资的投资商的政策扶持。
向上级政府所争取的政策扶持,我们的一些部门还是停滞在要资金、要扶持款的层面上。款项越多当然是好事,但终归解决不了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本质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所要尽全力去争取的,应当是上一些有利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总体大局的国家、省级重点大项目,一些有利于我们在法律大框架许可内的自主发展权、资金使用权、项目开发权,等等。厦门经济特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的发展模式,除了这些区域自身条件较好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依托于国家、省级的宽松的发展政策和项目资金的全力倾斜。
三明市属山区型城市,有自身的区域优势,也有客观存在的劣势。从笔者走访的一些企业看,业主感慨颇多的还是一些政策滞后。政府有时只是为招商而招商,只要项目没有大问题,先引进来再说,结果一些承诺的优惠政策,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都没有跟上,结果,树是种上了,但并没有如设想的那样开出花,结出果。因此,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集中研究如何解放观念,对投资商给予更加宽松、更加灵活的政策。
在政策的制定上,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既要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总体构架和思路,合理设想。又要围绕我市的实际财力、实施可行度,科学筹划,同时,对入户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行业应针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出台政策。如三明台商投资区,应考虑到台商的特点,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园,则应考虑到物流业的特点。
在政策的实施上,则要建立有效的跟踪监督机制。周立波说得好,我们的政府是好的,但政府的有些人却不好。实践中,一些部门及工作人员对政策的误读、歪曲,对政策的不执行,往往导致我们的优惠政策无法到位或者完全到位。反过来,投资商会对我们政府的公信度和诚意产生怀疑,进而可能出现不应有的负面效应。因此用活用足优惠政策,全面及时落实优惠政策,的确是力推我市生态工贸区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一大保障。
二、 人才储备是关键
现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已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发展,这已经证明了人才的关键性作用,所以人才资源是战略性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经济走向高层次高质量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推动我市生态工贸区建设跨越式发展过程当中,人才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实现生态工贸区建设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是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和保障。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政策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我市的人才优势能够充分的释放出来。
人才资源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三明吸引企业的第一磁场。没有人才资源的支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保障,城市的总体发展也就无从说起。我所讲的人才,是二个层面的。一是那些高端的专业人才。二是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笔者之所以将他们都称为人才,是因为他们在三明市生态工贸区建设过程中必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重大决策部署之中,做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先考虑人才保证,研究制定政策优先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优先考虑人才措施,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一是坚持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良性互动,统筹城乡、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之间的人才配置,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二是坚持自主培养与重点引进相结合。坚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能力,增强全市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三是着重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招工难”问题。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我市阶段性用工难的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服装纺织、机械铸造、服务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重点解决企业存在的用工问题,通过加强用工指导,搭建用工平台,以保证各用工单位能有充足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
 
三、资源整合是推手
这里的资源既有自然资源,也有产业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市的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因此,一是要继续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功能。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市林博园的建设,重点发展林产加工业和旅游文化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功能,建立集商、旅、文化为一体的田园特色,打造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商业城。二是加速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在已上档次的梅园国际大酒店、客家宾馆等基础上,完善交通、旅游和购物环境,增加购物中心、星级宾馆等商业设施,增加餐饮、休闲、娱乐、展示等多种功能,形成与传统旅游业相呼应的集聚发展优势。
在产业资源整合方面。一是要注重结构调整,提升区域发展层次。对一些有可能带来环保问题、产能不高、国家已经准备逐步淘汰的产业项目,要严格加以控制。已经投产的,要限制扩大规模,不能为了完成项目而不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目前应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上来。二是要加强产业的集聚度。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产业集聚度不高,则很难产生预期的效应。义乌小商品城、晋江石狮服装城、长沙汽车城等,无一不是产业集聚后形成的的良好模式。我市目前其实已经按这个思路在推行三明生态工贸区的建设。物流园、台商投资区、海鑫金属市场、永安汽车城等,都是这个思路的产物。但从目前我市情况看,产业的集聚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三元区为例,富兴堡区域是机加工、铸造类企业较集中的区域,但分布较分散,小规模企业较多,各自的竞争力较弱。而位于溪口的汇华工业区则落户了一些有一定规模的铸造类企业,政府有必要考虑促成大中型企业并购一些小规模同类企业,将富兴堡区域的同类企业迁移至汇华工业区,形成规模,在与外地同类企业的竞争中,才有可能具备优势。莘口沙阳村聚焦了许多木制加工、生产类型的企业,政府也可以考虑将此区域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木制生产工业区,以在行业形成合力,产业形成集聚,对我市生态工贸区建设必将大有益处。



三明市中华职业教育社    闽ICP备11006013号 

  Email: smzjs@126.com   Powered by oneti.cn V1.5